学术活动

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莅临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开展学术报告

作者: 日期:2025-04-21 22:16 点击数:

2025417日下午,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应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邀请,于工业中心C103报告厅开展以配位超分子笼人工光反应器限域催化为主题的创源大讲堂研究生学术报告。报告由周祚万院长主持,王萃娟副教授、姜曼副教授、郑剑峰副教授、张颜老师、高柱老师等数名老师以及众多学院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报告伊始,苏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分子笼配位超分子纳米反应器。该研究借鉴生物酶的催化机制,聚焦限域催化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配位自组装空间工程”策略,并在固态催化和光催化方向取得多项突破。苏教授团队提出配位自组装空间工程策略,通过金属配体逐步组装、分子笼溶剂/凝胶造孔、动态装卸后合成三大技术路径,构建了多功能仿酶纳米笼催化体系。该体系利用纳米笼孔的空间限域特性,精准调控非自由状态分子的反应路径,成功实现了固态可逆后合成与限域可见光不对称催化两大核心突破,为复杂分子合成与绿色催化提供了全新范式。接着,苏教授深入阐释了笼限域/孔限域催化新体系的核心机制:在纳米笼的微化学空间内,限域效应显著增强了反应物分子的局域浓度与定向排列能力,而孔道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则通过表界面偶合作用,实现了反应中间体的高效传递与能量协同。实验表明,该体系在药物分子合成、手性催化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的选择性与产率。最后,苏教授指出,这一技术有望在绿色化学合成、能源转化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这种限域-协同的作用机制,不仅突破了传统多相催化的传质限制,还为可见光驱动的高效不对称催化开辟了新途径。

在交流环节中,参会师生与苏教授深入探讨了相关问题。此次学术讲座的圆满举行,不仅开阔了同学们在有机化学和限域催化方面的学术眼界,同时也激励同学们在科研中要刻苦钻研,解决问题。